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  纪念文章

师者之道学者风——胡伟希教授忆冯契

发布日期: 2015-06-16   浏览次数 1024

师者之道学者风

——胡伟希教授忆冯契

 

题记:选择了哲学意味着选择了人生——“智慧”的人生。

——胡伟希

 

当年,冯契先生从学于清华大学,工作在华东师大;而胡伟希教授,从学于华东师大,工作在清华大学,这似乎从另一个路径,连接着这两所学府。走进胡教授所住的蓝旗营小区,绿地红亭,干净整肃,及至其家,书画挂强,绿植盎然,典型的学者之家。因胡师母化疗后在家休养,不便多扰,几句问候之后即聊起冯先生。

胡教授与华东师大的渊源说起来有点偶然,他原本是83年考入南京大学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师从孙叔平先生。很遗憾孙先生第二年就去世了,这才转随华东师大冯契先生学习,但学籍仍然不变,还属南京大学。这也可见当时办学的开明。

胸襟广大的严师

在胡教授的印象中,冯先生首先是位严师。刚进入华东师大时,就听正在冯先生门下学习的杨国荣说冯先生要求很严格。果不其然,没多久,冯先生即要他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以此训练哲学基本功。大家知道,这本书对哲学专业的LDSports乐动体育来说尚且难读,何况是从历史系考过来的他,无疑需要多么辛苦的努力。但冯先生每次多有鼓励。其实,冯先生本人就是个榜样。冯先生可谓是个“多面手”,年轻时写过小说,参加过“左翼作家联盟”。对历史也很感兴趣,与历史系的陈旭麓先生交情深厚,时常探讨学问。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可以说冯先生本人的经历就给了他很大的学习动力。

并且冯先生对LDSports乐动体育,一直以来都有个规矩:那就是每月一次汇报。每月汇报一次所读的书、所思考的问题、所遇到的困惑。这个规矩贯穿于入门读书、写作论文直至答辩毕业。当然,汇报的同时会有讨论,正是这样的汇报与讨论成就了LDSports乐动体育成才,让LDSports乐动体育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造就了后来在学界、政界、文化界等领域比较有名的校友。

冯先生师从冯友兰、金岳霖,注重逻辑分析和理论论证,讲求概念准确和精炼。胡教授记得当时他的博士论文写了20多万字,冯先生要他删改,讲求精简,最后减到10万字左右,冯先生才满意。在冯先生看来,论文并非写得越多越好,而要有概念的确当、论证的严谨与自洽。这是哲学的特征,也是作为哲学工作者的必备素养。

冯先生做学问,是胸怀古今中西的。就古今来说,从冯先生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以及他的《智慧说三篇》为基础的“智慧说”体系就可以看出,他本人的哲学创造即是总结古人的成果,接着随时代而变的哲学问题而讲的。就中西来说,冯先生同样吸取了西方哲学的积极因素,比如借鉴黑格尔的理论,用马克思的“历史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来思考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过程的。另外,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等哲学经典著作作为哲学专业LDSports乐动体育的基本功训练都可见对西方哲学的吸纳与融合。马克思的学说更是冯先生所有理论的“底色”,因而冯先生也被视为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融合的典型人物之一,尽管这一点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与研究。这种“中、西、马”汇通可以说也造就了华东师大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特色,也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如现在在国内外学界都能获得认可的杨国荣教授。这种注重“通古今之变”的特点,在高瑞泉教授关于观念史的研究中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人格独立的学者

冯先生有句传之后世的话:“不论处境如何,始终保持心灵的自由思考,这是爱智者的本色。”这句话正是冯先生本人的写照。记得84年华东师大举办“全国青年教师哲学进修班”,吸引了当时一大批爱好哲学和从事哲学研究的青年人参加。该班由冯先生主持,为期近两个学期,主要是上课和讨论。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关于中国近代哲学的讨论,其时,冯先生也正主持着83年确立的“中国近代哲学史”的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近代哲学,当时是一个敏感的领域,甚至可以说是个禁区。冯先生却大胆地跨入该领域,并发掘出一批建国以后不为人所知和被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思想批评的对象的哲学家,比如金岳霖。金岳霖先生长期致力于哲学思考,他的《知识论》和《论道》无疑是中国近代哲学中少有的富有创造性的哲学著作。也因为胡教授对中国知识论感兴趣,冯先生便鼓励他博士论文做金岳霖的知识论。冯先生历时3年,编写了《中国近代哲学史》(上、下),其中金岳霖部分,即是由胡教授初步完成的。这个进修班也带动了一批从事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的青年,成为现今重要的一支学术力量。

还听闻冯先生文革时期作为“牛鬼蛇神”,被监督劳动改造,但他仍然坚持思考哲学问题,私下与人谈论。他在50年代中期提出“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作为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但“两化”在文革时期受到多次批判,不过冯先生依然坚持“这两句话是对的”。这一点在冯先生晚年写作《智慧说三篇》的“导论”中有所提及。

胡教授在读书时,冯先生有次对他说了一句话:“哲学是成王败寇”。他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直到86年来清华大学工作,得知冯友兰90多岁还在著作《中国哲学史新编》,那时,冯友兰先生眼睛已看不清楚东西,他只能口述,然后由他女儿记录。这让胡教授突然醒悟到:思想者是靠著书立说来“立身”的,而只有经得起时代和后人的检验,才真正谈得上是“立”住,而不是被后世所淘汰。而要真正“立”住,学者必须有为学术而学术的精神,这就是学者的独立品格!

心系社会的知识分子

哲学在很多人看来,都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但正如马克思所说“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冯先生正是这句名言的身体力行者。不管是他对哲学史的总结还是他自己的哲学创造都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他对哲学史的总结,总是紧扣那些思想者们争论背后的时代问题,比如他总结先秦时期哲学论争的核心是“名实之辩”,而“名实之辩”来源于当时社会的“礼崩乐坏”。而近代哲学回答的中心问题是“中国向何处去”这一时代问题,这一时代问题反映在思想领域则表现为“古今、中西之争”。

冯先生正是带着这样的社会关切从事哲学创造的。他的“智慧说”不仅是回答理论上的问题,诸如“感觉能否给予给予客观实在”、“逻辑思维能否把握具体真理”,而且指向实践,因为“智慧”,最终指向“人的自由发展”。因此他的“智慧说”要解决的第四个问题是“自由人格或理想人格如何培养”。他早年提出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也正是针对现实中“使整个社会成为一盘散沙的毒素”和“滋长的以‘无特操’为特征的社会习惯势力”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后来也成为了华东师大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优良传统。

随冯先生学习的时间只有三年,但从冯先生身上受益的却是终身。胡教授感慨地说:“他确立了我安身立命的东西,这让我感到充实。同时,我想告诉哲学专业的学子:选择了哲学意味着选择了人生——‘智慧’的人生。”

 

胡伟希简介:19484月生。1981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1986 南京大学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1986年在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19911995 年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副所长。1990 年晋升副教授,1994 年晋升教授。1995年任日本爱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20042005年任韩国学中央研究院访问教授。主攻中国近现代哲学史、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西哲学比较、中国伦理思想史。

 

                                               (撰稿:方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