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师资队伍  教师风采

陈卫平:敏于行不讷于言的冯门君子

发布日期: 2017-09-10   浏览次数 2079

 

    说起陈卫平,在上海学术界里,算是有点“故事”的人物。在他主要工作过的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人们总会讲出一些和他相关的故事。当你向他求证时,他就说那都是一些“传说”而已。但正因为是“传说”,就有了几分传奇的色彩。陈卫平的很多故事是和他“爱管事”相联系的,而所谓的传奇色彩在于他往往把很多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办成了。在不起眼的外貌下,他的行动力令人惊奇,完全超越了传统象牙塔里的学者的能量,而行动力背后是他诚以待人的热心和灵动的聪敏禀赋。

    陈卫平是冯契在文革后招收的首批研究生之一,经常有冯门弟子对他以“大师兄”相称。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快人快语的陈卫平,却是一位敏于行不讷于言的冯门君子。

文革岁月:从北大荒知青到工农兵学员

    1951年,陈卫平出生在上海虹口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一家化工厂的工程师,母亲则在家料理家务,家中并没有特别的人文教育。少年时代,他就读于华东师大一附中,这所学校的图书馆在当时上海的中学里是一流的,他课余喜欢在那里的阅览室翻看书报杂志,从中接触到一些文史哲方面的知识。

    初中读了两年,文革就开始了,他自愿报名,来到了天寒地冻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度过了近5年的知青生涯。在一望无垠的北大荒,他瘦弱的身躯在艰苦的劳动中“百炼成钢”,因为有着一般南方人所不具备的酒量,立刻赢得了贫下中农的好感。于是在1972年,他入了党,是当时上海知青中唯一的党员,并成为了党支部委员。当时的他已经决心扎根边疆,并写“诗”明志:红旗指引路,扎根有前途。然而,当时的知青政策有所调整,考虑到他兄妹三人全部上山下乡,1973年,组织上决定推荐他上大学。

    那一年,他进入华东师范大学(当时称作上海师范大学,由“文革”前的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学院、上海体育学院、上海教育学院、上海半工半读师范学院合并而成)的政教系学习。那年招生需要考试,作为上海市重点中学的华东师大一附中给他奠定了知识基础,尽管没有一天的复习时间,那些以初中知识为主的题目对他来说并无太大难度。因此尽管那年出了著名的“张铁生交白卷事件”,但他无论是考试成绩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表现都是无可挑剔的,于是满怀喜悦地回到上海上大学。对于这次上大学的机会,他十分珍惜,至今还收藏着当年的准考证。

 

   

    不过,在三年大学期间在课堂上几乎没有学到什么知识。

    不过,这样的环境反倒培养了陈卫平自学的能力,他通过自己阅读获得了日后学术生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一是对于马列原著的了解和把握,当时盛行读马列著作,1972年版的马列选集他从头至尾读过很多遍,很多名言名句是烂熟于胸;二是阅读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原著和相关的文史古籍,他至今还使用着当时北京大学工农兵学员编著的《论语批注》。他熟悉了查阅古代文献资料的方法,培养了阅读古文的初步能力。这为他以后报考中国哲学的研究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留校工作:从党委秘书到“文革”后首届研究生

    1976年7月,陈卫平大学毕业,留在了华东师范大学,在校党委办公室担任秘书。没有多久,“四人帮”粉碎了。恰逢此时,国家开始恢复招收研究生。陈卫平决定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在当时的他看来,中国社科院是最高的学术机构。然而,华东师大的校领导因其工作暂时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不同意他报考,眼看报名日期就要过了,情急之下,他和党委领导“据理力争”,最终允许他报考本校的研究生,前提是不能请假备考,以免影响工作。那一年华师大政教系只有冯契先生招收哲学研究生,其专业方向是中国近代哲学。陈卫平无可选择。

    当时有规定,报考研究生最好要有已经发表的论文。尽管当时的工作十分繁忙,几乎每天都要写简报,但他还是在工作之余,一边进行紧张地备考,一边查找资料赶写论文。皇天不负苦人心,在1978年6月6日《光明日报》的“哲学”版上,他发表了近3000字的论文,题目是《自然科学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革命力量——论严复的哲学思想与西方的自然科学》。眼看考期临近,办公室的领导动了恻隐之心,偷偷地批准他请了三天假来梳理知识点,陈卫平心里有些忐忑,要知道,报考研究生的很多是文革前的老大LDSports乐动体育,他们所受的教育一定比自己要扎实丰富得多。特别是英语,中学还有前两年的底子。幸亏有了在他看来“救命般”的规则——可带辞典。

    结果,初试,他在60多名考生中考了第一名;复试的成绩也很好。然而,能否录取还是存在很大争议的。不过,有惊无险,最终成为了冯契文革后首次招收的六名弟子之一。

 

▲冯契(1915-1995),哲学家、哲学史家。

行动力超强的思想者:行走于两个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之间

    回忆往事,陈卫平常常戏说自己一生干了两件大事,一件是在华东师大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主任的任上,一举改变了该系的“哲学的贫困”;一件是2002年调至上海师大后,白手起家,在10年不到的时间里,建设起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

    1981年,陈卫平硕士毕业,留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在学术发展的道路上顺风顺水:1988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1995年成为博士生导师。然而,当1992年市场经济大潮兴起时,哲学学科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其中最为致命的是,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没有创收的门路,与其它系科相比,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教师们的福利少得可怜。1992年,陈卫平当了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副主任,并很快又成为了系主任。他“空麻袋背米”,居然也搞起了类似的EMBA班,靠着广泛的人脉,聘请经济学、管理学的学者来上课,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挖到了“第一桶金”,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初步进入“小康”。同时,拿出创收的部分收人设立了冯契基金,用以发展学术,培养LDSports乐动体育。当年的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教师,提起这段往事,无不对陈卫平称赞有加。

而陈卫平认为,其实其他人当系主任,也是可以做这些事的,“非不能也,乃不为也”。他说自己之所以去“为”,是因为冯契先生说过:一个团体,总要有人出来做事,总要有人牺牲一点自己。现在回想起来,他觉得老师的话就是勉励自己在为大家做事的过程中培养德性,也就是儒家所讲的“在事上磨练”。正是在这样的磨练中,他赢得了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教师们的信任,大家遇到了困难,无论是申请课题、晋升职称,还是小孩上学、分配住房,都会去找他帮忙,成了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马天民”。

    “其实,系主任就像民警,啥都要管。”采访中,陈卫平笑言。对于这段仅有的十个月任期的系主任历史,21多年后的陈卫平带着自嘲而又自豪地说:“我大概是华东师大历史上任期最短的系主任,但也是人气最旺的系主任”。

其实,现在看来,10个月的系主任对陈卫平的能力不过是“小试牛刀”,他更大的能量施展和所“为”在10年后。

2002年,刚过半百的陈卫平调任至上海师范大学。当时该校的哲学学科仅有两个硕士点,和重点大学的哲学学科有很大差距。陈卫平一去就制定了十年之内建成一级学科博士点的计划,并公开表态:如果做不到,就到操场上爬两圈。此语一出,四座皆惊。要知道,当时该校二级学科博士点也只有寥寥几个。不过,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经过反复研究,他提出了一条合符上海师大实际的发展思路,即“三个一”:要有一些学术强项,重点发展中国哲学、宗教学、伦理学;要有一个服务地方的平台,以上海市的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参与公共事务,增强社会影响力;再次,要开辟一个师范教育的窗口,对全校本科进行提高文化素质的教育。按照这一思路,广纳贤才,加强对外合作,他力邀中国社科院和其他院校的一些优秀学者,如李申、方广锠、顾卫民、陈泽环加盟。著名哲学界、宗教学界前辈任继愈为上海师大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成立,亲自题词“学与思”,为该校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主办的刊物题写刊名“哲学与宗教”;2009年,陈卫平又与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创办了上海师大国际儒学院,国际儒联会会长叶选平欣然题写院名,这不仅仅是为了拓展学术交流,更是看到了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对发展当代中国哲学的重要作用。

    10年时间里,在陈卫平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上海师大哲学学科迅速崛起,宗教学和伦理学在上海地区处于领先地位;2003年获得中国哲学博士点,2007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跻身于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在2012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上海师大哲学学科在全国地方师范院校中名列第一,在全国师范大学中名列第三(仅次于北京师大和华东师大),总排名位列18,超过不少“985”、“211”高校。

    陈卫平建设上海师大哲学学科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获得了上海师大师生的高度评价,为此他获得了上海市科教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2012年年底,服务上海师大的合同到期了。他转身回到了母校华东师大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学统自信:阐扬师说和三个领域

    师从冯契,陈卫平视之为自己的幸福,也以此为自豪。他认为冯契是20世纪后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原创性的哲学家。在1997年召开的国际中国哲学大会上,专门开设了牟宗三和冯契两个专场,正如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名誉会长方立克所说:这是因为海内外学术界认为这是20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中国哲学家。

    而陈卫平在毕业留校工作后,一直担任冯契先生的学术助手,直至先生去世;先生去世已近20年,每年先生的忌日,他都会来到先生故居里的铜像前献上鲜花,怀念老师的教诲,吸取继续努力的精神力量。他始终难忘的一幕是:1995年2月28日早晨,师母打来电话,语气镇静异常:“陈卫平同志,请您来一下”,此情此景仍历历在目,第二天凌晨,他目送了恩重如父的冯契先生离世。

    多年来,他做了很多阐扬师说的工作:将老师四卷近百万字中国哲学史著作缩编为《中国哲学通史简编》(1991年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13年由三联书店再版);把老师智慧说体系的精义编写成《冯契学述》(1999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将老师主编的80万字的《中国近代哲学史》校勘重版(2013年由三联书店出版);2015年,指导完成编撰《冯契年谱》,也为2015年冯契诞辰100周年而出版了十卷本《冯契文集》的增补——“集外文”。冯契构建智慧说的重要理论背景,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和教训相联系的。陈卫平作为中央马工程《中国哲学史》教材的首席专家之一,在教材的近代部分,把老师的有关理论思考融入进去。2013年6月,陈卫平在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毕业典礼上提到了“学统自信”,他说:“冯契先生是我们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的奠基人,他的名言‘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成为我们的学统。”

    同时,导师的理论也化为陈卫平研究中国哲学的方法,他在三个领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果。首先,关于明清之际哲学的研究,以明清之际中西文化比较为切入口,提出了明清之际的思想,既不是早期启蒙的“曙光”,也不是传统文化的“晚霞”,而是具有某些近代因素但又胎死腹中的“胚胎”,研究成果也引起海外汉学界的关注。其代表作《第一页与胚胎——明清之际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在著名汉学家比利时鲁汶大学钟鸣旦教授在其所编的《中国基督教手册》第1卷(Nicolas Standaret, Handbook 0f Christianity in China Vol 1)中,被列为早期中国天主教研究的必备参考书。

    其次,关于中国近代进化论的研究,以由器入道到道之裂变再到新道取代旧道的描述,揭示了中国近代进化论由形成、发展到落退的演变轨迹,阐述了这一轨迹背后的内涵,即从原来在西方带有哲学意义的科学理论成为了中国的具有科学意义的哲学理论;揭示了这一过程中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三个环节:变革、融合、制约。这些成果是至今研究中国近代进化论所绕不过去的。

    第三,20世纪中国哲学史研究的历史进程的研究,这简单地说,可以概括为从胡适到冯契。把这一学科发展的历史进程归结为围绕研究范式、学科独立性、研究方法、学术使命展开。这里一方面是把以往的哲学成果作为建构当代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即“接着讲”;另一方面是真实地呈现以往哲学演变的历史过程,即“如实讲”。冯契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正是对上述四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做了总结。凭借着以上三个领域的研究成果,陈卫平获得了省部级以上的10次奖项。

    陈卫平认为从上述三方面的研究成果中,都可以看到冯契对于自己治中国哲学史在方法论上的影响。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历史与逻辑相统一,把哲学家或哲学体系作为哲学史的一个环节加以考察;二是中西哲学的比较,既异中观同,把握中西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同中观异,揭示中西哲学不同的个性。

    他在运用老师的方法论的同时,把自己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体会,归结为三句话:用现代哲学理论发现古老智慧;用西方哲学概念阐明民族特色;用当代问题意识考察历史遗产。

 

 

当代中国哲学史:中国震撼世界的精神力量

    现在,陈卫平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中国哲学史(1949-2009)”的首席专家,正在为完成这一项目而努力。在他看来,完成这一项目,也是对老师的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接着讲”。

    在这一项目中,他试图回答以下这些问题:

    第一,当代中国哲学史的主线是什么?尤其是近30多年中国的发展被称为“中国的震撼”,认识和总结这样的思想震撼就是当代中国哲学史的主线。

    第二,如何展示当代中国哲学与以往哲学发展过程的一以贯之的联系?中国近代(1840—1949)哲学经历了一次伟大的革命。当代中国哲学与中国近代哲学革命是否有着历史的关联?如果有的话,是什么样的关联?

    第三,当代中国是否只有哲学的学术研究而没有哲学思想和理论?当代中国是否只有研究哲学的学者,而没有自成体系的哲学家?如果有的话,这些哲学家对于世界哲学的价值是什么?

    第四、如何整理抢救当代中国哲学史的史料?

    无疑,这是值得我们期待的一部著作。因为它将是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当代中国哲学史。然而,就在如此繁重的学术研究工作之中,陈卫平还是接下了中央马工程中国哲学史的大众通俗读物。在采访中,他很自信地说,现在拟定了提纲,以十五个问题为标题,采用对话的形式,一定会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如今,年过花甲的陈卫平走在风景如画的中北、闵行校园,诸多名师的格言宣传帧迎风招展,其中就有冯契先生的“化理论为德性、化理论为方法”。在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毕业典礼上,陈卫平对毕业生们说:“华东师大是以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为基础的,校名都有‘光大华夏’之义,旨在呼唤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北校区美在有一条丽娃河。取名‘丽娃’,源自俄语中‘河流’一词的发音,也因1920年代末白俄后裔曾在这里流亡。现在闵行校区也有美丽的樱桃河,如果更名‘华夏河’更好。这样,从丽娃河到华夏河,不仅体现了光华、大夏到华东师大的历史记忆,而且见证了中国梦的历史变迁——从中国被震撼时代的中国梦到中国震撼世界时代的中国梦”。

    为了这样的中国梦,陈卫平将不遗余力地将导师的学术和思想发扬光大,以此推进中国哲学的发展。(69-6哲学季嘉宾,主讲《中国哲学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