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您的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讲座回顾丨张一兵: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新思考

发布日期: 2022-07-15   浏览次数 10



 202271214:00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文明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讲座活动如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以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新思考题进行极具启发性的学术讲座讲座由LDSports乐动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孙亮老师主持。

张一兵教授从《摩登时代》引入到现实异化问题分析了“异化劳动”概念的历史谱系,通过对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构式 I、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构式II的铺垫解读特别更为细致地、独创性地分析了马克思劳动异化批判构式Ⅲ的七个方面的内涵。这也是马克思在经济学维度中重新确立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的发展线索非常清楚地让我们认识到,在思想史、以及新的文献学研究中,围绕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中的方法论角度的新思考及其理论意义。

第一,“异化”概念的历史谱系。罗马时期,“异化”概念并非是哲学概念,而是表达一种物品所有权转变的法律含义,“原来是我的,现在不再是我的”;在欧洲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从哲学含义理解“异化”概念起源,被公认为是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文本中提出的,指明私有制概念表明人占有了物,同时主体被物所束缚。主体内在为空,则需外在财富来表征。至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异化的现实困境首先在费希特“自我”与“设定的非我”之间差异的思想中呈现出来。

异化问题在德国古典哲学中形成了经典的异化分析方式在康德那里,客体分裂为自在之物和在认知过程中,主体感知在综合判断之下构建起来的现象界,客观对象被分裂了。黑格尔的思辨哲学指出康德哲学人为造就了一种分裂,根本否认现象与自在之物的分离,认为本质存在于现象之中;但黑格尔的现象是概念,并非是主体直观到的现实的物。费尔巴哈宗教异化批判的观念,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是维护资本主义社会运行的哲学体系。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体现在,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批判黑格尔“理性国家主义”1844年批判黑格尔的辩证法;在《巴黎笔记》结束之后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研究给予重要的方法论启示:通过物象看到隐藏起来的本质,呈现为一种否定性的方法论。

第二,青年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在前期文本中是在黑格尔“异化”概念的理解上使用“异化”;第一次自主提出的“异化劳动”,借助赫斯用以批判现实社会中的商品和市场经济的货币异化理论,超越黑格尔的异化概念。在面对现实生活,我们不应该丢掉批判的思维模型;异化问题并不是概念的思辨哲学问题,而是现实生活。在《穆勒笔记》中,马克思接受了“交往异化论”后实现十分迅速的超越,用“共同社会本质”取代赫斯的交往异化论;在接触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愈发明确面对的资产阶级社会是工人劳动创造的。马克思在此过程中实现了第一次转变,从唯心主义转变到哲学唯物主义、从民族主义转向无产阶级立场;在简短的过渡中,提出了劳动异化批判构式 I——马克思在《穆勒笔记》中提出的作为“类本质”的劳动活动是指在艺术和体育竞技领域中自由且自足的创造性的享乐活动。以此来看待雇佣制度下的劳动自然是异化的:一,财富是工人创造的,但在雇佣制度下劳动创造的财富属于工人;二,在雇佣制度下,“类本质”劳动活动被用来交换生产资料;三,劳动关系的异化,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异化的各个方面归结为人与人的异化。因此,雇佣制度是非人性的存在。从抽象的劳动本真性的异化出发,马克思提出扬弃异化和私有制就是共产主义的重要结论,但此时的“共产主义”概念是哲学式的并非是科学的,是现实与理想的悖反,是从概念出发对资本主义的价值宣判。在1844年《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劳动异化批判构式II,而在1844年《手稿》中存在两条逻辑,除了人本主义的异化劳动逻辑,还存在一条从现实出发的客观逻辑,马克思接触经济学,从对象化生产过程中至工业和实践中形成全新的逻辑,走向1845年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论。与1844年中,预设理想化“类本质”的存在来思考现实生活中异化状态,通过扬弃异化复归于类本质,使人的本质复归于人的逻辑是完全不同的1845年之后不再是从人本主义的异化史观出发,马克思从客观现实逻辑出发,从现实的、一定的历史条件下的物质生产、生产的能力和交往关系的复杂结构形成的时代方式来观察历史过程。

第三,张老师从狭义劳动异化批判构式的七个层次阐明马克思在经济学维度中重新确立了科学的“劳动异化”理论。一、生产过程之中劳动条件的异化。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提到的科学的异化概念,指在现实商品经济关系之中出现的历史的现实关系的颠倒,资本关系同样如此,资本成为吸纳活劳动的工具;二、劳动能力的异化。劳动者自身的能力经过交换,在生产过程之中表现为生产资本关系的能力,生产性劳动再生产了剥削自身的资本力量和雇佣劳动的能力;三、简单协作生产过程之中异化。劳动者之间的合作使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但是工人间的协作并没有计入劳动者的能力,一经产生就直接表现为资本;四、劳动分工条件下的客观工序过程中的异化。首先工人成为片段,其次劳动产品的结合力并非属于个人,而是成为工人的客观序列的程序,在现实中表现为资本的力量,又成为对人压迫的力量;五、机器的异化。马克思极其深刻的讨论劳动与机器生产,机器设定之间的颠倒关系,机器化大生产中,劳动成为机器的副产品,用以奴役工人;六、科学技术的异化;七、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的异化。利润与分配是不对等的,利润的表现形态不再是剩余价值,地租和利息在表现形态上的异化。七个方面的异化构成了马克思科学的劳动异化批判构式 有助于我们理解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科学批判。


讲座的讨论环节,张一兵老师与同学们分别就“卢卡奇物化与马克思异化的关系”“马克思放弃人本主义的话语而开始使用科学的异化概念和阿尔都塞认识论的断裂间的关系”“浪漫主义与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异化理论的克服及解放的维度”等问题进行了解答。